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光伏企业在泰国投资办厂,顺应了泰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需要。
资料图:黔源电力光照光伏项目人工钻孔。贵州官方重视光伏产业发展,成立了由省级官员挂帅,省、市、县、乡、企业五级联动的光伏项目推进联动机制,召开贵州全省光伏项目建设推进大会,全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
到2020年底,贵州全省光伏累计装机达1056万千瓦,创造产值年均45亿元、利税4.5亿元。资料图:贵州金元光伏送出线路马帮驼运建设材料。在项目施工建设阶段,贵州推行项目批量备案,协调开辟林业、自然资源等绿色通道,压缩了近80%的项目各项手续办理时间。在短短3个半月时间里,贵州创下了光伏发展史上建设速度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在解决项目选址难过程中,贵州省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引进30余家全国优强光伏企业,鼓励贵州省内火电、水电、风电等能源企业转型发展光伏。
数据显示,贵州全省光资源比国内同类山区平均低20%、比国内北方低40%,光资源是国内最差省份之一。贵州在项目选址上光伏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储备了超过2000万千瓦的光伏项目;将光伏支架距离地面高度提高到2米以上,推行光伏+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等立体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立体利用空间;利用边坡、电厂灰场、厂房屋面等闲置场地挖掘用地潜力8000亩左右。从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中国恐怕还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像光伏产业那样,短短十数年间实现蜕变。
光伏应该逐步的成熟起来,担当起能源供应主力军的责任。「能荐」:您个人认为可再生能源会在那个时间节点超过传统化石能源,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成为主力能源?李俊峰: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化石能源的时间节点有三个,一是2030年之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增量必须满足全部能源消费增量的需求,也就是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在2030年以后不再增加。在这位权威专家看来,中国光伏行业还处于青春期。青春期就是容易躁动,容易犯错误。
由于这个行业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始终受到世界各国呵护,即使发生了贸易保护的纠纷时,光伏行业也受到了世界各国不同程度的支持。进化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而蜕变是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
第三个变化是光伏的市场的多元化的。到2035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稳中有降,并且从此开始开启了一个快速下降的通道,这个时候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就要逐步的超过化石能源占比。每一次潮起潮落都是对行业的历练,比如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0-2012年欧美双反,中国光伏企业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中国的光伏企业没有走国内提倡的自主创新的路线,而是走了一条联合创新的道路,整个中国光伏行业就是一个联合创新的大舞台,几乎全球所有的科技企业都在这个舞台同台竞技,既合作又竞争,展现了这个行业创新的活力。
它还容易躁动,容易犯错误。青春期是什么?青春期就是容易躁动,容易反错误。到2050年的时候,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必须大幅度超过化石能源。所以说2030、2050都是关键的时间节点「能荐」:您预测到2030年,随着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我国光伏产业将会达到什么样的规模?李俊峰:对于光伏的规模问题。
中国光伏产业进化的密码是什么?过去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复制?又有哪些教训值得借鉴?2020年即将过去。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历史上,1997年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京都议定书》达成,中国第一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出台,欧盟提出了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至50%,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了百万光伏屋顶计划,这批光伏企业家,看中了世界潮流和发展方向,义无反顾地进入了这个行业。
事实上,早在今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中国光伏产业已从三头在外的初级阶段,进化为三项世界第一的中级阶段,成为中国对外的一张靓丽的名片,由「幕后」开始走到了能源革命的「台前」。
但在黑天鹅频发的今年,中国光伏产业依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87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00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866万千瓦。与大多数中国企业不同,他们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珍惜自己的品牌荣誉,不论是一直站在潮头的天合、晶科、阿特斯,还是后起之秀隆基、通威、中环,乃至潮起潮落的尚德、英利、协鑫等都始终坚持了自己的品牌。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秘诀其实和其他快速发展的产业一样,无外乎三个大的方面。三是学会了市场的多元化,东方不亮西方亮。因为十四五是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开局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二氧化碳达峰的攻坚阶段,还是我们实现碳中和的起步阶段。2018年的531新政看上去是对行业的重击,但反过来看,这一事件加速了企业的分化与重组。
在中国企业,特别是央企不太注重品牌的大背景下,这难能可贵。规律是什么,就是做事的逻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技术、设备、人才、市场都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贻误战机;三是贵在坚持。
「能荐」:前段时间,央视《对话》栏目专门做了一期光伏专题,提到当初中国光伏产业三头在外,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李俊峰:光伏产业的发展的初始阶段,出现了三头在外的情况,是符合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逻辑上也是合理的,不用批判,它是光伏产业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二是养成了合作创新的习惯。
而是要从这个能源行业发展的角度,或者国家现代化和全球碳中和的大事业的角度来看待整个能源发展的问题。第二件事情就是光伏发电在整个能源供应中开始有了显示度。
第一个好处就是提高了中国光伏企业国际化的水平。随着2013年国家扶持光伏发展的政策出台,有了稳定的市场需求,光伏市场主要依赖国外的情况才有所缓解。五年之前,整个光伏每年的发电量在整个社会的用电量里面占比不到0.5%,现在已经提高到了3%左右,下一步,还可以提高到5%-10%,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市场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甚至到现在,国内需求只是提供了部分市场,大部分市场还是在国外。一个是2030年左右我们国家的能源需求总量;第二件事情是到那个时候国家的非化石能源占比;第三个是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多少。
「能荐」:再过不到一个月,我们即将迈入十四五,中国光伏产业开始从举足轻重向担当大任迈进,产业也从稚嫩走向成熟,未来五年将是极为关键的五年,光伏产业该如何扮演好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角色?李俊峰:十四五是光伏行业应该做出更大的贡献的时期。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陷入停摆。
成熟期就是成年人应该担负起一个成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说,现在光伏就是处于这么一个阶段。
但是必须客观地分析,三头在外不是没有好处。会议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碳中和的愿景之下,中国光伏产业必将承担更大的责任。近20年来,或者20多年来光伏行业可以说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化茧成蝶。
做事符合潮流,做任何事情,若想快速发展不符合潮流不行;二是符合规律。「能荐」:如果我们将时间线拉到20年前,10年前,那个时候的光伏产业和现在相比,除了三头在外这个特征外,还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李俊峰:其实与10年前,20年前相比,除了规模大了一些,更加成熟了一些之外,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部署了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其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位列其中。截至2020年9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2.23亿千瓦。
「能荐」:从2021年开始,中国光伏行业开始进入全面平价上网时代,您认为光伏行业已经准备好了吗?李俊峰:光伏行业进入平价时代,是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基本需要,所以说不论是光伏行业、还是市场,还是政府,都需要做好准备。如果非要说什么时候是光伏行业最好的时期,那就是未来,与未来光伏的发展前景相比较,过去的一切都微不足道。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